发布时间:
2024-09-20
[2] 《习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强调 坚定改革信心汇聚改革合力 推动新发展阶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人民日报》2020年12月31日。
中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不断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动力。
二十届三中全会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将继续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金融法、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出台反跨境腐败法◆★,完善监督法,修改监察法,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等重要立法修法任务,协同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改革,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2012年12月★◆■,上任伊始第一次出京考察■◆■★,习选择来到在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广东。他登上莲花山,向铜像敬献花篮★■■★◆■,并亲手种下这棵高山榕。
[21] 《国新办举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我们将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新发展给世界带来新机遇,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28]
改革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推动中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等领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均将系统观念贯穿始终★■◆◆★★,每个领域的改革都突出科学的顶层设计,规划合理的改革路径;以明晰的统筹部署,引领扎实的改革措施★■◆★★■,注重增强改革政策统筹★◆★■、进度统筹、效果统筹◆◆◆◆,发挥改革整体效应,推动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为解决世界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给出中国方案■★◆◆。生态环境问题是需要全人类携手并肩、共同应对的重大挑战◆◆。中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深刻回答了人类在生态环境变化十字路口究竟往何处去的重大问题,为世界各国探索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给出了中国方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将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写入文件■■、报告,向世界推广。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部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座右铭。联合国人居署认为,中国把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看成生命共同体,坚持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这种统筹施策的办法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范例。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认为,“中国给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希望之光”★★■。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中国正在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更高水平开放。中国正继续攻坚克难,破解阻碍发展的制度、观念和利益的羁绊。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不会平坦★◆,还面临不少急流险滩、暗礁◆■◆★“地雷”,甚至可能还要经受惊涛骇浪的考验。但在中国领导下◆◆◆■★,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事业具备坚强的领导核心★★★■◆,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做好了扎实的理论准备◆◆◆★★■,这一伟大事业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
报告系统总结了新时代以来中国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成就、基本遵循和世界贡献。
中国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中国提前完成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和设立自然保护区相关目标,人工林面积居全球第一,是对全球臭氧层保护贡献最大的国家。中国为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作出重要贡献★■★,是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中国作出了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承诺,力争用全球历史上最短时间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本世纪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1/4来自中国。中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厄·安诺生评价说:“中国在环保国际合作层面展现出领导力■★◆★■◆。◆■”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始终坚定自身发展,中国的发展始终代表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的发展是世界上和平力量的增长★◆★★◆★、稳定因素的增强◆■■。在和平与安全问题上,中国是世界上纪录最好的大国★■◆◆。中国始终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写进宪法的国家★◆◆◆,是核大国中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中国力量每增长一分,世界和平希望就增多一分。
◆■“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因此,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以积极主动精神研究和提出改革举措。”2013年11月9日◆★◆★,习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作的说明引发社会广泛共鸣★◆。
[5] 《习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强调 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人民日报》2024年5月24日。
[14] 《习在云南考察工作时强调 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日报》2015年1月22日。
在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时★★◆◆■,提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课题,中国给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时代答案。这一理念立足于国与国命运交织、休戚与共的客观现实■■,树立了平等和共生的新典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连续七年被写入联大决议,多次被写入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决议及宣言◆■◆★★,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从理念主张发展为科学体系★■★★,成为引领时代前进的光辉旗帜。中国主张世界各国携手共同应对挑战、实现共同繁荣,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人类社会实现更加安全、更加繁荣的和平共处。在英国学者马丁·阿尔布劳看来,在把“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变为现实的过程中◆★■,中国发挥着领导作用。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为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制度稳则国家稳。任何一项改革★★★■◆,都是对制度的调整、治理的创新★■,最终都要以制度形式固定延续下来◆◆■★◆。运用改革的方式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完成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是改革顺利推进、改革成果及时巩固的有效路径。
报告认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了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中国洞察世情民意★◆,把准改革脉搏,认识改革规律,提出一系列具有突破性、战略性◆■■◆★★、指导性的重要思想和重大论断。
[28] 习:《把握时代潮流 加强团结合作 共创美好未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的讲线] 《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三》,国家统计局网站,★★◆。
在中国首都北京,12345市民热线作为重要的社会治理改革探索,既高效解决了市民遇到的各类难题,还为政府持续深化改革找准了方向◆◆。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12345市民热线多名工作人员轮流不间断接听市民电线小时快速受理市民诉求■★■。政府部门经过大数据分析★◆,判断民生痛点■◆■、治理堵点,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切实依据,与全市人民共同破解城市现代化发展中的各类难题。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的目标,生动彰显了中国不变的初心使命和始终如一的为民情怀★■◆◆。
坚持守正创新是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法论原则。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的历史过程。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就是要保持定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创新,就是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8]全面深化改革,“人”字贯穿始终■◆◆◆■★。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系列更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接连推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人类现代化的新图景。由于现代化进程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的,一些国家习惯性地认为,现代化只有西方现代化一种发展模式,实现现代化也只有资本主义一种发展路径,形成了★■★“现代化=西方化★★”的固定思维。然而,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存在着种种内生弊端,比如贫富分化、物欲膨胀、掠夺自然、侵略扩张等,给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带来诸多问题■◆■◆,也引发了人们对现代化模式的反思。中国在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注重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成功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成功推进具有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五大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和优势,展现了人类现代化的全新图景。
[13]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中国教育报》2024年7月19日◆■★★◆。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
为提高中国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化中国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中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23]
在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中,中国坚持以思想理论创新引领改革实践创新,在改革使命◆◆、改革方向★■◆◆★、改革目标、改革策略◆◆★◆◆★、改革动力、改革方法等方面作出系统阐述,提出一系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18]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成就综述》■★◆◆★,新华网,。
[17] 《习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人民日报》2023年7月12日■★■。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坚持普惠包容,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为世界提供更好国际合作平台◆★■◆。中国努力构建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全球发展格局★★★,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一带一路”逐步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提升了全球互联互通的水平■◆★★◆■,推动了国际投资贸易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截至2024年3月,中国提议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作为第二大国际多边机构,已批准260个项目,批准融资总额超过510亿美元,动员1600亿美元资本投入亚洲乃至世界的关键基础设施建设,[33]为促进亚洲及其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中国还成功举办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投洽会、消博会以及一系列区域性展会。在中国积极推动下◆★,广大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谋发展、盼合作的呼声得到更多倾听和重视■■。亚非拉多国商界人士表示,感谢中国提供进博会等宝贵的机会窗口,让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也一样能享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实惠。
◆★★“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朋友圈”不断扩大。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18]2013年至2023年10月,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超过21万亿美元◆◆★,对共建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19]截至2024年5月■★★■★,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3个城市★◆■★,连接11个亚洲国家上百个城市[20],服务网络基本覆盖欧亚大陆全境,铺就一条布满商机的国际铁路联运“黄金通道★★★■”。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第一次划时代的改革,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开始大踏步赶上时代★★■★★■。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动了又一次划时代的改革★■★★◆,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征程■◆■■★★。
全面深化改革突出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对需要稳妥实施的改革,中国采取积极试点探索、投石问路的方法,看准了再推开。户籍制度改革从中小城镇开始★■■,推及全国多地,最后在特大型中心城市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公立医院改革入手,以医保体制改革破题,进而形成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中国要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就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潮涌,气象万千■■★。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关键一招,更是一场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的伟大革命。
课题自2023年7月启动以来,历时一年多采访、调研★■、撰写★■、修改、审校完成。
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时,对当时提出的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较大的改革举措■◆◆■★★,海外舆论称作★◆■◆◆◆“当今世界最具雄心的改革计划”■◆◆★★◆,同时也不乏怀疑否定之声■■■■◆★。如今,在中国的领导下,中国以一种说到做到★◆★■■★、只争朝夕的方式推进了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改革。放眼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有这样的政治气魄◆■、组织能力和历史担当,在这么短时间内推动这么大范围、这么大规模、这么大力度的改革。正是基于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总结经验■◆、阐述意义★★◆■、提出原则、部署举措时,都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作为重要内容◆■。
当前,受大国博弈、地缘冲突等因素的影响,世界经济形势依旧低迷。而中国★★★◆,却为世界经济的增长持续输入可贵的正能量◆◆■◆★■。2012年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稳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逐年上升。[29]全面深化改革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超过七国集团国家贡献率的总和。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为世界经济提供了重要驱动力◆★■★。新时代新征程■★★,中国正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一个更有效率◆★◆■、更具活力的中国经济将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更有力的“火车头”。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中央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不断提高对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带领全党奋力突破、攻坚克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领导力量◆■★。为加强中国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迅速成立,专门负责全面深化改革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2018年十九届三中全会将其改组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迄今,委员会(领导小组)已召开了70多次会议,审议通过超过600份改革文件★★,指引各方面出台3000多项改革方案◆■■,有力指导和推动了改革不断前进。各地区各部门自上而下构建集中统一的改革领导体制★■■★◆、务实高效的改革决策机制、上下联动的统筹协调机制、有力有序的督察落实机制,大大提升了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二十届三中全会,三次全会标注了中国改革开放风雨兼程的历史进程★★■★■■。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开放的大幕★◆◆★◆★,到二十届三中全会更高举起改革开放的旗帜,曾经贫穷落后的中国,在中国的领导下,已胜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包含着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哈萨克斯坦等发展中国家借鉴中国减贫经验,制定国家扶贫计划,完善扶贫体制机制,并设法从提高贫困人口的创业致富能力入手开展“造血式”扶贫。坦桑尼亚执政党革命党参考中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关规定,出台了坦桑尼亚版的“八项规定”,赢得民众广泛支持。事实证明,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建设高度的文明途径不唯一、形式不唯一◆■◆★,各国完全可以创造出各自独特的文明形态。
新时代的改革从一开始就非简单的修修补补◆■■◆★、零敲碎打■★。★◆★★■★“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坚持系统观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需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系统集成,注重突出重点,注重改革实效★■■◆◆■,推动各项改革相互配合■◆★★■、协同高效。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在特定的历史节点,以变应变、顺势而变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向更高层次跃升的制胜之道。
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再次深刻诠释在时代浪潮中实现国富民强之道。那就是:
回顾历史◆◆★◆,每一次重大理论创新■◆,都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实现新的历史跨越◆◆。展望未来,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继续以思想理论创新引领改革实践创新★■◆◆,就能不断谱写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
报告认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了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一切改革举措的实施,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民;一切改革的推进★◆◆◆◆★,都离不开人民的力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改革各领域各方面★■◆,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2013年11月,面对国内外环境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战略决策★◆★■◆,开启了新时代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人用啃硬骨头的精神,以滚石上山的毅力◆★★■★★,不懈推动改革事业继续向前,谱写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
[16] 《中国这十年 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历史性巨大成就》,央视网,。
善于守正者强■◆◆★,勇于创新者胜。党领导人民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必须坚持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结合。“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26]中国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着眼于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思想引领变革、以改革促进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中国创造性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定位◆■、重大意义、正确道路、总目标、价值取向★◆■■、主攻方向■★,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创造性地提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创造性地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创造性地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创新性地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中国人民将会在决定人类共同命运的历史进程中起重大作用◆★。◆★■◆■◆”这是20多年前,美国社会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大胆预言。事实证明★◆,中国始终是世界发展的重要机遇★■■★。
中国将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为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政策落地,2020年4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相关法律,授权国务院在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适用土地管理法等3部法律有关规定。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中国始终锚定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改革以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改革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为加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当今世界,热点问题频发■★★■,地缘冲突加剧,单边霸凌肆虐。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习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2023年2月◆■,中国正式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进一步阐释倡议的核心理念和原则,针对当前最突出最紧迫的国际安全关切提出20个重点合作方向,并就倡议合作平台和机制提出设想■◆◆。全球安全倡议如今已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地区组织的支持认同,写入多份中国与其他国家、国际组织交往合作的双多边文件★■★★。“中国是地区和世界的稳定力量■■★。中国始终立足于解决问题,我们有目共睹◆■■◆★。■◆★”巴勒斯坦圣城大学教授艾哈迈德·拉菲克·阿瓦德说。
新时代以来,以习为核心的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勇气,突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积极应对各方面风险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部署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既取得了很多重大历史性成就,也创造和积累了很多新经验。总结和运用好这些经验,是中国过去成功的奥秘,也是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的关键★◆■。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科技为引擎◆■★,为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物质技术基础★■★◆★。2012年至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1.03万亿元增长到3.3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2.64%★◆■◆◆★,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明显。★◆■◆“天问”■◆■■◆■“嫦娥■◆★”叩问浩瀚苍穹,“奋斗者”号、★◆★“深海一号”突破极限海深,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铸就中国新名片◆◆★★★★。创新成果喷涌、创新活力奔涌、创新动能潮涌■■■◆★,展现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壮丽气象★★。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国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排名第12位,在全球五大科技集群中占据3席★■★★。
[10] 《我国十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亿人》,《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8月26日。
阐明了“为什么改”。强调“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中的关键内容★■■◆◆。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新时代的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不会改变,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心不会改变,坚持与世界各国互学互鉴■★◆★■◆、合作共赢的决心不会改变,与世界携手同行的决心不会改变★■■。
中国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及时修改。同时■■◆★◆,还充分考虑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升立法的前瞻性,增强改革的穿透力。2015年4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药品管理法的决定等,对20多部法律和决定中有关行政审批、工商登记◆■■■★、价格管理等方面的个别条款作出修改,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价格改革提供法律依据和支持。针对网约车■★、共享单车等共享经济模式对现行法律法规和社会秩序等方面提出的新挑战,中国及时颁布相关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和调节,实现了法治对社会发展的呼应。
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高技术制造业PMI达53.9%★■■★◆,显著快于工业平均水平,其中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1■■■◆.5%、40◆★◆.6%、18.5%■■◆。[7]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照亮中国经济未来。
[24] 习:《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求是》2020年第2期★■。
[8] 《习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强调 改革既要往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 也要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人民日报》2016年4月19日■■★◆★。
坚持发展优先,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发展是硬道理◆◆■◆■。“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将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发展创造新机遇。”[30]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全面深化改革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在中国快速崛起,2023年,中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蓄电池“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增长了29.9%,[31]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有力推动了全球绿色转型。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发展动力■★◆■◆,不仅助力中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更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
站在民族复兴“关键一跃”的历史当口,中国深刻把握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深邃洞察新的使命任务,吹响了改革再出发的嘹亮号角。
十八大以来■★◆■,中国内外环境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审视国内★◆■■■,历经数十年高速增长,“成长的烦恼”逐步浮出水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特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愈发凸显。放眼全球◆★,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贸易保护主义与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致力于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中国面临更多挑战。
为完善全球发展治理注入中国力量。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习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坚持发展优先■★,携手应对挑战,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全球发展倡议是新时代中国为世界贡献的重要公共产品,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示支持◆■★■★,70多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从宣布32项务实举措◆■★◆★■,到召开“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部长级会议;从成立全球发展促进中心■★,到设立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从组建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到宣布推出100亿美元专项资金■★◆■■,中国不断细化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路线图、行动表■★■。正是在全球发展倡议助力下■◆◆◆■,老挝政府延续了为偏远地区1400多所学校超过13万名学生提供营养餐的国家校餐计划;吉尔吉斯斯坦妇女在■■★“知识女性■★◆,知识国家■■◆◆”培训班上学到了信息技术、商业规划、网络营销等◆★■■“新潮■◆★■◆■”课程;莫桑比克德尔加杜角省的5300户难民家庭在收到家庭应急包■◆■、生计工具包、屋顶搭建包后■★,开始自建安居之所……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全球发展倡议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高度契合,联合国充分支持并愿意和中国在这一方面加强合作。
★◆◆◆“我们来瞻仰铜像★■,就是要表明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1]习坚定的话语,源自深刻的历史自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中国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正因为始终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才能提出并实施正确的改革方案◆★◆,并从人民实践创造中获得深化改革的动力。
[7] 《国务院新闻办就2024年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务院新闻办网站★★★◆■★,。
中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中国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在与世界的良性互动中◆■◆★★,共同建设更加稳定、繁荣、进步的中国和世界◆■★■。
制度建设往往对一个领域的发展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制度建设好了,一个领域也就发展好了。2018年,中国开始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明确经营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大幅破除了市场准入壁垒。与此同时,持续推进政府简政放权★◆★★◆,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这一系列市场制度建设方面的改革举措★◆■,从微观经营主体到宏观管理机制,从规章制度细则到全局调控运行,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让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大幅激发了各类经营主体的创新活力,激发了全社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是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改革的生动注脚。从研究问题到制定方案■◆、从谋划设计到协调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始终在中央“一盘棋”部署下推进◆■■★。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形成了生态文明体制的纲领性架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顶层设计引导改革超越既有利益格局,环保督察、河湖长制、国家公园等多项创新举措陆续面世,美丽中国蔚然成型。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凝结着对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总结,体现了中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在引领改革中展现着思想的光辉、实践的伟力。
新时代以来,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伟大的历史主动■★★■、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总体完成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实现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的目标。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中国之制■◆★■■◆”的巨大优越性不断彰显,“中国之治”的强大生命力日益迸发。
“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25]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汇集人民无尽的智慧和力量,使改革始终拥有最可靠、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源泉★★。中国及时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农村综合改革、自由贸易试验区、★◆“最多跑一次”◆◆■★、新时代“枫桥经验★◆”等基层经验■◆■■★,不断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
为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使法治始终与改革同频共振,中国坚持深化立法领域改革★◆,推动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发展需要。从立法工作情况看★★,在中国现行有效的303件法律中◆◆★,属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新制定的法律有78件;303件法律中的147部法律先后累计修改334件次◆◆■。■◆★“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27]。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决定,为局部地区或者特定领域先行先试提供法律依据和支持◆■■◆◆。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就开展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公益诉讼改革试点、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等作出授权决定,明确规定了授权的范围、内容和期限,确保改革在法治框架内依法有序推进■★★。
破解了“要怎么改”。强调“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4]★■◆◆◆★,创造性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路线图■■★、科学方法和有效路径。从明确“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到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再到阐明“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5]……不断丰富完善的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引领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中国重视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成果及时上升为法律制度。2019年底,中国司法部、市场监管总局启动了统一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立法工作,系统梳理现行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法规、规章和有关规定,全面总结商事制度改革的实践经验,最终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作为中国制定出台的第一部统一规范各类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行政法规■★★◆★,该条例对各单行法律法规中关于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相关制度进行了优化和统一,确立了中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基础性制度。
2013年金秋◆★,备受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绘就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
[15] 《习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 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人民日报》2021年3月16日。
坚持创新驱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世界经济发展打造创新引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中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也让世界看到创新发展的活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中国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优化创新环境★■◆、完善体制机制◆★◆、激发市场活力★■,让各类生产要素流动到新质生产力领域,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引擎。中国在载人航天、大飞机制造◆◆★■◆、核电技术、量子计算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2023年,中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规模稳居世界第二◆■◆◆★。[32]至2023年末,中国国内(不含港澳台)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1.5万件,高价值发明专利占比超过四成★◆★★■■,成为世界上首个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中国是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最高的中等收入经济体◆★■★◆■,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中日益重要的一极。中国的科技创新成果广泛应用◆◆■★,为其他国家人民生产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为世界经济增长★◆★、人类发展进步贡献中国科技力量★■◆★◆。
[4] 《习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强调 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人民日报》2024年5月24日■◆★★◆■。
十多年过去,旧貌换新颜。中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标志性成果。
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征途越是壮阔◆★■◆◆■、任务越是艰巨◆■★■★,越需要思想的灯塔引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14]★■“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5]……中国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的深邃思考和庄严承诺,展现了对自然生态高度负责的担当精神。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也是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硬任务。中国创造性开展精准扶贫实践◆■◆◆,实现了让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的脱贫工作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位于中国中部的湖南省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是2013年习提出“精准扶贫”理念的地方。曾经长期没有工作的十八洞村村民龙先兰,在精准扶贫的政策支持下,通过政府举办的农业技术培训,学习了养蜂割蜜技术■◆,又通过政策扶持获得了贷款,第一年收入5000多元。如今他在当地成立养蜂合作社■◆■★◆★,每年的产值已接近200万元。
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稳步提升■★■■◆,为世界经济繁荣发展贡献中国力量,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经验★★◆■,为人类前途命运提供中国方案,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创新活力与责任担当。
[19]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聚焦我国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十年发展展望》◆◆■★,新华网,★◆■◆★。
报告认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了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日渐成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中国之制”的治理效能愈益彰显★◆■■■。
明确了“往哪儿改”■◆★。强调“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有力回答了改革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向什么目标前进等根本性问题,确保改革开放在正确方向上行稳致远。
从“全面深化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蕴含着历史的接续,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26] 习:《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线]《习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强调 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 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务求实效》,《人民日报》2014年3月1日。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中国在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的同时★★■★,着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努力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增强各国发展动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成就和世界贡献》智库报告课题组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理事长曲青山和新华通讯社社长★◆■■★、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傅华任组长★★,新华通讯社总编辑吕岩松任副组长,新华通讯社副总编辑任卫东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主任(副部长级)王均伟任执行副组长★★◆,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课题组成员包括李珍★■◆★■、刘敏茹★◆■★■、毛胜、石建国、刘贵军、张长江、闫笑岩、刘鹤亭、董晓彤★■■■◆、桑田◆★★★、吁帅彪、周冰若等,新华通讯社课题组成员包括、何玲玲、崔峰■◆◆、王金涛◆◆★■、陈钢、杨柳、王春雨★◆★、于佳欣、韩冰、何宗渝■◆◆◆★、何欣荣、汪伟、刘兵★◆◆、刘阳、余贤红、王俊禄◆★◆★、谢佼、姜铁英◆■■、马曹冉★◆★、黄玥、郭翔★★■、邵琨★■◆◆、吴茂辉、吴涛、陈杰★★■、周楠■★■、林碧锋、李晓婷等★◆。
2024年7月,举世瞩目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中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决心★■◆。
这场改革◆★◆★★,聚焦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走的是一条渐进式改革之路,由农村到城市、由体制外到体制内、由经济领域到其他各领域,逐步渐次展开★★。改革进行到现阶段,其关联性、耦合性、系统性越来越强,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全面推进、系统集成。十八届三中全会直面中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坚持目标引领,突出问题导向,从整体上为全面深化改革谋篇布局。全会合理布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次总部署、总动员。
中国积极推动贸易和投资更加自由化便利化★◆★,优化区域开放布局。2013年以来,中国设立了上海、广东、辽宁、海南、山东、北京等22个自贸试验区★■■■■,布局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高水平推进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中国与2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2个自贸协定[21],与多国签署或升级自贸协定■★,助力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深入推进。2020年外商投资法正式实施。2023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22],位居世界第二★★◆◆。
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底,实现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每年减贫人口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人口数量◆■★◆,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关减贫目标,中华民族实现了◆◆■“小康”这个千年梦想。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9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9]
新时代中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审时度势推出一系列助益全球治理变革和建设的方案和主张,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3] 《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
2015年■■,中国建立起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机制,并以此为突破口◆★★■◆,实施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制定修订一系列重要环保法规……一系列改革扎实推进,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制度保障★■。
这场改革◆◆★★■◆,锚定一个总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国首次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立治有体■★★■◆,施治有序。这一目标,规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向,也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确立这一总目标,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有属性决定的,是中国充分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经验、深刻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重大创新。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需要制度建设在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方面发挥更大作用。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谋划了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各方面改革,布好了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的大棋局■★。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同时■◆■★,还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13个方面的制度体系建设和改革作出部署,提出明确的推进时间表,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图谱。2024年,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突出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等重要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全会一共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其中有的是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据实践需要和试点探索新提出的改革举措。
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纠纷与军事冲突多点爆发,和平赤字不断加深★■。十多年来,中国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为变织的世界带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新贡献。
群众利益无小事。从农村“厕所革命”到城市垃圾分类,从防治“小眼镜■■★”到推进清洁取暖,百姓的一件件一桩桩“小事◆★■◆★”被摆上的议事案头,融入国家发展顶层设计,成为改革的关注点、发力点。《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等一系列顶层设计制度文件纷纷出台,为进一步深化社会建设与民生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目标指向和行动方案★■。
[30] 《习向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首届高级别会议致贺信》■◆◆◆★◆,《人民日报》2023年7月11日◆★。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是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一大攻坚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是一个重要目标……一系列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
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特征之一是制度型开放◆◆。习强调◆■■◆■★,◆■◆■“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对外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积极主动把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17]。新时代以来★★★★,中国更加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为抓手★◆◆■,在重点领域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放宽注册资本、投资方式等限制。加大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快完善与数字贸易等新模式新业态相适应的监管模式,建立健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探索国有企业、知识产权◆★★★■■、市场采购等“边境后★★★■◆”管理制度改革,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2]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出台了上千个改革方案,切实抓好民生保障,围绕就业、住房■◆■、教育等各关节点,织密一张张民生保障网。2013年至2022年,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300万人[10]★★;保障性安居工程惠及1★◆◆.4亿多群众[11];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基础上,全国2895个县级行政单位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12]。中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13]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新时代以来■■★★,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中国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从本质上讲■◆◆★,改革和法治是◆■★★◆★“破”与“立”、★■■◆■“变”与“定◆◆◆”的辩证统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积极发挥法治对改革的引导、推动★★◆★■、规范、保障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按照“施工图■■■”蹄疾步稳向前推进提供了坚强保障。
[25] 习■◆◆■:《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求是》2020年第2期。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十多年来,中国下大力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抓好生态环境保护,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工作,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错综复杂,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中国坚持以系统观念谋划部署,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注重厘清重大改革的逻辑关系★■◆★◆,妥善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打好改革■◆★★“组合拳”,做到前后呼应■◆、衔接配套★◆★◆■,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市场同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式现代化为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提供新机遇。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走自己的路,是中国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中国百余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对于这条道路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必须毫不动摇、始终坚持。在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必须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为引领,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确保改革开放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实现历史性跃升。2012年至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从53.9万亿元增长到126万亿元,年均增长6%以上,按年平均汇率折算★★■◆,经济总量达18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2.3%上升到18%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超过30%[6],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经济“个头■■◆◆◆”越来越大,“筋骨”越来越强。
站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的起点上,中国将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围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制等重大战略部署,展现出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的突出位置。
中国式现代化极大改变了世界现代化的版图。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迄今为止◆■,世界上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人口总数不超过10亿★◆★■★★。在中国实现现代化以前,世界的现代化只是少数人的现代化。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将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这意味着全球高收入国家人口总数将翻番◆■■■◆,意味着现代化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比例将从现在的不到1/7迅速提升为1/3,这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我们将迎来世界现代化版图的东方巨变。从近几百年的实践来看,后发型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全球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人口规模较大的经济体至今仍未跨进现代化门槛。中国探索出后发型国家成功追赶的可行路径◆◆■★◆,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在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化社会的历史变革中,中国之“大★■★◆■■”注定了对世界的影响之巨。刚果(布)执政党刚果劳动党皮埃尔·穆萨感叹道:“中国的发展进步正在深刻影响着世界。”
新时代以来,中国制度建设集中发力、成就突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科技体制改革赋能创新;财税体制改革减税降费,增强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改革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高需求;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体制,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从中央八项规定破题,坚决整治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一系列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改革扎实推进,一系列推动发展、保障安全的体制机制不断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更加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快构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勇毅笃行,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城乡融合发展作出新一轮部署◆■,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这项改革的整体设计,充分借鉴了此前基层先行先试的经验◆★■■★,系统把握了统筹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等发展方向,提出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等发展目标★■◆◆。在改革举措上,系统部署了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土地制度等四大方面32项具体改革举措,涉及户籍、公共服务、土地权益■★★◆★、农村集体经济■■◆■、防止返贫致贫、粮农价格、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等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系统性改革举措★◆。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开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也是必然要求。每一轮改革总是伴随着新一轮开放,而更深层次的开放总是推动着改革进一步迈向纵深。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深层次改革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相互促进★◆■■★★,体现出系统合力■★◆■◆★,助推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人民网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rmw
深圳莲花山,一棵迎风而立的高山榕,挺拔茂盛,见证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万千气象。
今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相互激荡,中国应如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又将对世界产生哪些影响?本报告归纳总结历史经验,提出理论思考■◆■★◆。
在中国领导下■■■■◆,中国人民凝心聚力,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2012年—2022年■★,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相当于少用了14亿吨标准煤,少排放了29■■■.4亿吨二氧化碳。[16]据美国彭博社报道,2013年—2020年的7年间★■◆■◆◆,中国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程度◆■★,相当于美国通过《清洁空气法案》之后30多年的成就。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创新破解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不断提升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多惠及其他国家和人民■★★,参与和推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1] 《习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人民日报》2012年12月12日。
“御政之首,鼎新革故。■★■■★◆”新时代以来,中国坚定不移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到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到探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到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改革由局部探索到全面深化、由试点破冰到系统推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
报告认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了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中国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自上而下构建起一系列有序联动的体制机制,实现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深化的历史性转变。
《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46次提到“人民◆■★◆★”■■,凸显了人民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未来,中国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通过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报告认为,全面深化改革为世界提供了广阔机遇。这场变革不仅推动中国发展◆■■★★★,也显著改善世界发展面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东方的“机遇之门★■◆”永远向世界敞开■■◆。
在报告写作和发布过程中,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林建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三研究部原主任姜淑萍◆★■、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武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主任郭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副主任张太原、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魏楚◆■★◆、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办公厅副主任林小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副主任董振瑞、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三研究部副主任王德蓉◆■、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六研究部副主任刘亮等专家学者给予了多方面的帮助和指导◆◆■,在此一并表示诚挚谢意。
[23] 《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人民日报》2024年7月22日■■。
[33] 《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单独应对全球性挑战——专访亚投行行长金立群》,新华网,。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24]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推进改革★★,重点推进就业、教育■★■、收入分配、医药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托幼、公共文化◆★★★■、基层治理等民生领域改革■■■,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十多年来,中国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载入史册的答卷,彰显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温度。
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多边主义和国际法受到严重冲击◆■■。面对前所未有的全球性挑战,中国始终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恪守联合国宗旨原则,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支持联合国安理会在和平与安全问题上发挥首要作用◆◆■★■◆。中国是联合国第二大会费国、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第一大维和行动出兵国。在黎巴嫩,中国维和官兵为当地民众扫除雷患,开辟生命通道;在南苏丹,中国维和步兵营执行武装巡逻、警戒搜查等任务■★◆◆◆,为稳定当地安全局势发挥着重要作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中国已经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不可或缺、值得信赖的重要力量■★◆”◆◆■★★。
新时代中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始终把自身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新选择◆■■■,为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作出新贡献。
[32] 国家统计局党组:《凝聚历史性变革力量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求是》2024年第13期。
[31] 《“对出口有信心★■★★★◆”2023年◆★■■“新三样”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新华网,。
坚持中国的全面领导★◆◆■◆,是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中国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到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始终,确保改革得以全面推进、不断深化、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制度是关乎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始终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不断健全制度框架★★■◆◆,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全面深化改革,人民至上■■■■★。沉甸甸的成绩单◆■■★,记录着全面深化改革造福人民的坚实步伐★★,生动诠释了“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中国的下一步,将迈向何处?答案是: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是中国人民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为世界生态文明治理搭建平台。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中国以美丽中国建设引领全球环境治理进程,积极为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搭建合作交流平台。近年来,中国生态治理技术助力非洲★★“绿色长城■■”工程建设◆■;菌草技术已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绿色就业机会;一些非洲和中亚国家通过中国的技术援助实现“点荒成绿”。中国已与100多个国家开展生态环境国际合作与交流,与60多个国家■■、国际及地区组织签署百余份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文件★★■,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置目标带来重要助力。
为推进全球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中国智慧。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将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精神指引■■★★。习提出全球文明倡议,着眼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凝聚国际社会合作共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从成都大运会到杭州亚运会,再到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中国不遗余力为不同文明平等对话搭建平台,奏响“软联通★★◆”“心联通■★■”的交响乐,努力开创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新局面,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应对全球共同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尼日利亚阿布贾大学副校长纳阿拉由衷感慨◆■■◆,全球文明倡议证明了合作的力量和各国在推进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责任,这必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注入强大动力。
下一页
相关资讯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